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40周年院庆专栏 -> 校友访谈 -> 正文

【同走四秩路】2012级校友刘璐瑶:瑶林玉树,技压群芳

发布日期:2024-08-14 点击数:

2024年,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迎来建院(系)四十周年。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载岁月如歌!学院培养 1.4万余名能动优秀毕业生,奋战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各条战线上。为庆祝建院(系)四十周年,弘扬优秀校友干事创业精神,与校友们共同追忆校园的青春,本栏目推出“同走四秩路”校友访谈,将从四十年中每级找寻一位校友,追忆过往、分享当下、展望未来。 


2024年,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迎来建院(系)四十周年。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载岁月如歌!学院培养 1.4万余名能动优秀毕业生,奋战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各条战线上。为庆祝建院(系)四十周年,弘扬优秀校友干事创业精神,与校友们共同追忆校园的青春,本栏目推出“同走四秩路”校友访谈,将从四十年中每级找寻一位校友,追忆过往、分享当下、展望未来。

刘璐瑶,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后保研至本校攻读博士研究生(直博),并于2019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国能建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目前从事能源咨询与规划工作。

2012年,我考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这个异地他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大学期间的一些人一些事仍然令我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老师朋友,更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环境里,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科学习—未来科研与工作的基石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未来科研与工作的基石,尤其是本科期间的知识积累。虽然这些知识都是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当进入研究生科研阶段和工作后,这些专业知识却实实在在地派上了大用场,让我感受到本科阶段系统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努力学习得来的褒奖是学习助推器。在大一期间,我获得了三等学业奖学金和院优秀学生荣誉,受此激励,我信心倍增,随后在大二和大三期间,我先后获得二等和一等学业奖学金,并成功获得保研资格。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让我备受启发——正向反馈可以激发无穷潜力,付出的努力能够改变未来,也正是这一观念引领着我在日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母校不仅给予了我们真才实学,还打造着我们的精神骨骼。在本科期间,我加入了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并参与了青春山大、学生在线等校级新闻宣传工作。在活动中,我不仅拓宽了视野,锻炼了人际交流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还将所采访的校友、老师和同学视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自己进步。学生工作让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主动与人交流,保持与外界联结,更是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合作,努力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正契合了学院人才培养理念。

科研成长——兴趣与平台的双重引领

 在科研方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这样国家级科技赛事的宝贵机会。在大二时,我联合本院以及其他学院同学参加了节能减排竞赛并有幸进入国赛获得成绩,这段经历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为我后续的科研之路埋下了种子。并且,我在本科期间有幸遇到了自己的科研引路人——罗纳德·纳斯特教授和孙锲教授,他们的课堂讲授和渊博知识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指引我进入这个充满探索与创新的领域。

在大四我就开始进入课题组,开始了真正的科研探索。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进行漂浮式光伏技术的创新研发,该概念与研究当时都处于世界前沿。我在毕业设计中评估了漂浮式光伏应用潜力,并将成果在国际会议宣读同时发表了论文,该论文至今已获得较高引用次数,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科毕业后,我继续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沿着大四的课题方向,聚焦于漂浮式光伏并进一步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可再生能源系统。在这一阶段,我对于风光新能源预测技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助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数字预测模型,在并将其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中。随后我又设计了浮动系统结构并申请若干专利,公派留学赴昆士兰大学深化学习能源电力知识。我在大四及读研这一时期的研究恰好契合了人工智能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这也为我在此领域继续深耕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我非常感谢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使我有机会早早接触到国际学者和前沿课题,也感谢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使我掌握了扎实的本领,使我能够在能源行业和双碳领域更好地发展。

建议与祝福

回顾在山大的十年,我真切感受到正是母校提供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促使我不断前行与进步。学院不仅教授了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为我们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励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不忘初心,勇攀高峰。

 

对学弟学妹,我想说:首先务必打好基础,本科阶段的学习对于未来工作很重要。其次是保持好奇心,不要害怕尝试新的领域,有时很小的兴趣能引领你走向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尤其在能源和双碳领域,关注行业最新趋势和技术动态,可以让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占得先机。最后就是保持工作生活平衡,适时给自己充电与放松,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学院想说的是,我希望学院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通过交流项目、联合研究等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国际视野。

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院(系)40周年之际,我仅代表2012级的所有同学向学院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在我人生的重要阶段,正是学院提供的广袤平台以及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益匪浅。衷心地祝愿学院在未来的日子里蓬勃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继续书写能源领域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20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