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曹炳阳:成才的梦想,育才的担当

发布日期:2019-08-31 点击数:

初秋时节来到清华大学的校园,没有忙忙碌碌的人来人往,更多的是徜徉在林荫小路中的清华学子,在秋阳下散发着青春的朝气。记者在热心学生的指引下,来到航空航天学院蒙民伟科技大楼,那里是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曹炳阳教授办公室所在地。

曹炳阳,1994-2001年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杰青。2010年入选清华大学221青年人才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新时代的人才,新青年的锋芒

曹教授于2017年、2018年两次前往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千佛山校区出席主题报告会,2019年5月,曹教授又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兴隆山校区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本科生进行专题讲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业以来,曹教授非常重视与全国各地的青年大学生进行学术层面的交流。“给学生、尤其是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可以给大家传递更前沿的知识,让同学们在学习已存在的知识的基础上,敢于去挑战、更新现存的知识体系。”在曹教授的眼中,山大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不少教授、学生、研究团体在各大平台上获奖,体现了新时期山大的实力。曹教授还表示,近年来山大毕业生综合素质普遍优异,非常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标准。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未来,曹教授谈了很多:“自我毕业以来的近二十年里,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像人工智能、工业4.0等等,他们既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目标的工具,也是展现个人的平台。”曹教授认为,青年大学生既是时代的受用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利用创新来发展创新,这是当代大学青年无可比拟的优势。

对于“人才要不要做全才”的提问,曹教授认为,“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绝对能够提高当代青年的竞争力。“解决一个问题,就像图钉钉墙,前面需要一个足够锋利的尖,它代表你专攻的具体知识;后面需要一个足够宽的帽,才能让我们的长处有发挥出来的机会。”在专攻的方向的确要积累足够多的知识,但是要想做一个创新性人才,必须学会凭自己的能力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提炼出所需要的东西。

山大——梦想从这里出发

“那个时候同学们非常团结,很少有单独行动的人。我们一起去学习,一起去讨论作业,有一段时间还一起去植物园、千佛山晨跑……不像现在,人们一个人消磨时光的时候反而自以为很充实。”在曹教授的回忆中,当年山大的同学情谊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那样并不优渥的学习条件下,曹教授却能和同学们相互鼓励、共同学习、劳逸兼顾,保持着勤奋、上进、团结的学风。曹教授希望当代大学生也能重新回到班级中去,以班为家,以同学为亲人,做到爱班级、爱校园。

回忆起在山大研究生时期的学习,曹教授谈到了当年学院举办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2000年左右,学院承办了国家范围的热物理学术年会。很多领域内出名的教授,如魏炳波、王立秋等都出席了会议。“我当时还只是一个志愿者,但是也旁听了很多讲座,那些教授的讲话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对于那个时候的曹教授来说,学院提供的这次机会让仅仅作为会场志愿者的他也受益终身。接触到前沿的知识后,曹教授感到了世界飞速的变化。校内老师的帮助和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的讲座让那时还是学生的曹教授坚定地选择了未来的道路“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看看别人的研究,所以那个时候,我选择了清华。”

博导之路——为天下储人才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曹教授面临着很多的选择。由于研究生期间担任了清华的辅导员,加上对清华原有研究方向的热爱,曹教授选择留校任教。“后期的职业发展也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慢慢地发现,我适合当老师,我非常喜欢跟学生讲课,和学生们做研究。”曹教授说,博士生导师们的压力都非常大,教学和科研上的竞争都很激烈,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他的职业与学术之路提供了动力。“即使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最后也不见得会成功,更何况不勤奋呢?”任教以来,曹教授不辜负当年的梦想,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带领学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时刻怀着为科研的初心。

曹教授还认为,在当代中国,名校名师应该面向各个领域培养人才,能否多元化地培养人才是评判一所高校的重要标准。他说,如果把我们的大国比作一部机器,那么零件就是各行各业各路人才的努力。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即使是在学术研究中,也要培养自己的学生敢于去创业、搞实业。孔子也说‘因材施教’,学校最大的任务应该是按照学生本身的特长去塑造他。”曹教授在博导之路上坚持为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尊重学生的选择,真正做到了“为天下储人才”。


曹炳阳教授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优秀校友,毕业近二十年来,他以勤奋和进取的态度一点一滴地耕耘,从当年懵懂的工科学生,到如今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成就了自己,也教化了一代的人才,不负当年恩师的教导和青春的理想。能动英才,山大楷模,愿后辈勤奋进取,牢记使命,做新时代最闪亮的锋芒。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20 bat·365(中国)-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